English

情满东门礁

1998-11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李湘东 本报通讯员 曹学军 左言交 我有话说

今年10月28日,海军司令员石云生、政治委员杨怀庆签署命令:授予东门礁“南沙守礁模范连”荣誉称号。在此之前,东门礁曾荣立过集体一等功。

东门礁是我人民海军驻守南沙以来,唯一获此殊荣的礁堡。崇高的荣誉源于什么?

“说到底,是一个‘情’字,即东门礁人对祖国、对礁堡的深厚感情”。现任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周华如是说。

赤胆忠诚爱国情

潮涨潮落,年复一年。南沙一代又一代守礁人,最常讲的两个字是“奉献”,最感艰难的两个字是“寂寞”,心中最神圣的两个字是“祖国”。南沙连着祖国,守礁官兵的情和爱紧紧系着祖国。东门礁官兵更是如此。他们每时每刻以天涯卫士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那份执著,那份眷恋。情义深似大海,丹心可鉴日月。

初春的一天,指导员李北方在礁堡上站岗,凝视前方,除了水天相接的弧线,什么也看不到。当他俯视礁堡底部不到半个篮球场大的水泥平台时,眼前一亮,顿生灵感:何不在这上面“绣”一幅中国地图?一来可以增加一个“景点”,二来官兵们站岗时低头就可看到祖国的“雄姿”,时时唤起对祖国的深情和热爱。

李北方的建议得到礁上官兵的一致赞同。为了准确地把“雄鸡版图”展示在球场,当天晚饭后,当过美术员的战士施加进早早地准备好了塑料薄膜和笔,待中央电视台新闻后的天气预报一开始,就将薄膜贴在电视荧光屏上临摹,可薄膜不沾笔墨,怎么也画不上。第二天,他换上白纸,白纸太厚,又看不清。最后改用宣纸才看得清画得上。但每天天气预报时,中国地图只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几十秒钟,一天只能画几笔。于是,他整整画了一个星期才画完。

大家照着从电视屏幕上临摹下来的中国地图,严格按比例放大到2米见方,然后用油漆、铁皮等“绣嵌”在礁堡水泥平台正中。

这幅凝聚着东门礁守礁官兵心血、汗水和智慧的中国地图,绘有长江、黄河、北京、西沙、南沙、东门礁。

为了戍守国门,东门礁官兵正确处理国与家、得与失的关系,为全体南沙守礁官兵树立了榜样。

指导员桂武松忍着失去爱子的痛苦在礁上坚守岗位;副礁长黄铁强带着对病危母亲的思念,毅然上礁;副指导员张思尧揣着上礁前一天收到父亲病故的电报,义无反顾地登上赴南沙的军舰……一桩桩,一件件,回肠荡气、感人至深。

在东门礁人心里,“祖国”二字无比神圣!

东门礁报务兵张安利用回安徽老家探亲的机会,专门绕道北京,观看了第二天早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。之后,他没去游览名胜,也没去探亲访友,当天便带着无限的激动和喜悦踏上了返回南沙的归途。他回忆当时的心境:“国旗在升,太阳在升。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,我忽然觉得国旗变成了南沙海面一轮火红的太阳。我们面对国旗,在礁堡上站岗执勤,一股赤胆忠心的爱国情在胸中激荡。”

勇争第一礁堡情

南沙,第一盆太阳花在东门礁迎着太阳开放。

南沙,第一座海上花园在东门礁迎送“过往贵客”。

南沙,无土栽培菜首先在东门礁长出绿叶。

南沙,第一捧绿豆在东门礁生成白嫩的豆芽。

10年来,东门礁一代代官兵在弹丸礁堡上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。

军事训练,东门礁历任党支部坚持做到“三个不满足”:不满足于单科和几个骨干冒尖,而要全面过硬;不满足于常规训练,而要加大训练难度;不满足于训练场上争第一,而要瞄准未来实战练硬功。

巴掌大的礁堡搞投弹训练,弹一出手就抛到大海里。东门礁官兵开动脑筋想办法,在南沙率先搞起了拴绳投弹训练:在教练弹的柄端系上绳子,训练时不仅可以收回教练弹,还能测出成绩。他们还最早在南沙组织开展武装泅渡训练。

在东门礁,我们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礁长蒋忠泉。他曾蹲过“猫耳洞”,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荣立二等功。1988年,他从桂林陆军学院毕业后,主动要求上了南沙,至今已守礁13次,成为目前南沙官兵中守礁次数最多的人。他担任东门礁礁长以来,凭着“只争第一”的豪情,带领官兵们在礁上开展了近似实战的训练,如在施加多种干扰手段的条件下,进行多角度射击训练;在狂风暴雨的夜晚进行偷袭与反偷袭演练。为增强官兵的体能,他带领大家开展了每天做100个俯卧撑、100个引体向上、腿绑沙袋爬100级阶梯等“七个一百”活动,并在整个南沙部队得到推广。

油机兵范泉波当兵3年了,有一年半在礁上度过。他刚分到东门礁时,为能到先进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一次,他代表东门礁参加南沙守备部队的军事大比武,“八一”式自动步枪实弹射击打了第二名,难过得流出眼泪,并主动向礁领导检讨,下决心誓争第一。终于,通过刻苦训练,他如愿以偿,一举扛回金牌。今年初,南沙守备部队在礁下组织5公里越野赛,东门礁又获得团体第一名。

东门礁正是靠着一批又一批蒋忠泉、范泉波式的官兵,才营造出争创第一的良好氛围。每次参加南沙守备部队军事大比武,在射击、游泳、400米障碍、5公里越野等项目中,他们都名列第一名。

放眼世界求知情

“21世纪,将是海洋的世纪,

21世纪,也将是高科技的世纪,

没有海洋,国将不国,

不懂高科技,海洋将无法被人类利用,

不学高科技,战士将无法承担保卫祖国领海的重任”。

这是从东门礁战士施加进的守礁日记里摘抄下来的。语言朴实无华,但字里行间,却流露出一名共和国士兵站在跨世纪的门槛,放眼世界,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。

《南沙:战略价值之所在》——上士汪红伟

《对南沙守礁作战的几点思考》——下士常志强

《论现代化海战中“中断补给”战法》——油机员邓小虎

这些出自东门礁战士之手的军事小论文,成为东门礁官兵学习高科技、研究高科技的见证。

东门礁官兵的求知热涉及各个领域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
战士常志强在守礁期间,研读了《国防忧思录》、《制胜韬略》、《孙子兵法》等30余部古今军事名著,他撰写的《南沙守礁作战战法》一文,对南沙潮汐规律、礁盘特点、作战样式等作了详尽的论述。老礁长田卫民曾以一篇《气垫船在南沙的应用》,获全军军事科研论文奖。上等兵叶吕生在题为《谨防背上预设战场的包袱》一文中指出:“韩信暗渡陈仓平定三秦,拿破仑越阿尔卑斯山突袭意大利。进攻一次又一次避开了对方的预设战场。因此,我们要克服那种未来战争一定会在预设战场的定向思维。”

东门礁官兵对知识特别是对高科技知识的痴痴追求,使战士们在波涛翻滚的南沙海域,在远离祖国的弹丸礁盘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才之路。5年来,先后有8名战士考入军事院校,2名技术骨干被破格提干,12人通过自学获大专文凭,6名退伍战士被地方公安、企业部门破格录用。

东门礁官兵不愧是英雄的官兵,他们将以自己的身心去创造新的辉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